如果抑郁的感受是「旷野无人」,那焦虑大概就是「无数份担忧如黄金周滚滚人潮般拥挤在心里」。有人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又「抑郁」又「焦虑」,或者说,又无精打采又烦躁不安?没错,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常常相伴而来。

当抑郁障碍遭遇焦虑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五个方面:

1、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

2、感觉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并且常常考虑消极的事情;

3、意志活动减退,并不愿参加各类日常活动;

4、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5、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等各类躯体症状。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不涉及焦虑症状,但有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抑郁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中,患者常表现出自罪、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做什么都没有意思、未来一切都没有希望,行为上也会感到做事困难、想要回避过去显得简单或有趣的活动。

对自己的悲观认识和与外界沟通越来越难,都可能令抑郁症患者感到焦虑——害怕事情会变得比此刻更糟糕更加可怕。抑郁症患者也可能表现出激动不安等焦虑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见;另外,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状态下,很可能出现易激惹的焦虑症状。

当焦虑症遭遇抑郁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对未来可能的危险或不幸的持续的过度担心;

2、坐立不安,并且肌肉紧张;

3、出现心慌、气急、胸闷、头痛等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而导致的躯体不适;

4、「警觉性提高」带来的易激惹、入睡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焦虑症患者也会有时候感到自己被抑郁笼罩。迁延不散的焦虑,都可以令人感到不愉快、不开心,甚至自责:

1、难以再像过去一样轻松应对工作、人际和生活;

2、持续的紧张情绪和各种身体不舒服令人痛苦、难以忍受;

3、对症状过分关注和担忧,生出「我这么焦虑,不可能做好别的事情」的信念,带来绝望、自责;

4、对症状的无助感,怕自己没办法再好起来。

又焦虑又抑郁,怎么办?

抑郁和焦虑中有一个已经显得难以应付,同时面对两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 运动

如果有人鼓励你找一项运动并且每天去活动一下,还是不要暗自嘲笑他没有给出更新颖的技巧了吧。当抑郁让我们行动和思维都缓慢下来时,运动能帮助身体和主观感受都慢慢活跃起来;而当焦虑令人觉得百爪挠心、心慌难耐时,运动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它能让人从内心安静下来;运动还能帮助身体调节到更好的状态,从而缓解躯体不适、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2. 找到第一步,踏出去

尽管抑郁和焦虑合起伙来把脑袋变慢了,没法再像以前那样记住事情,或者很难专心致志了,尽管情形也许令人感到「内心瘫痪」、无力做任何事情,请相信,我们还是可以做成一件事情最开始的第一步。

然后,把一件事分解,直到各个步骤都具体且细致,我们就不会再感到难以执行。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那一步上,那又是新的「第一步」。

这个策略能让我们不至于被抑郁带来的「无能感」裹挟,因为,至少眼前这一步还是有能力掌控的;它也避免我们被无边的焦虑绑架,因为当事情一步接着一步进展下去时,我们的注意力便会慢慢从「数不尽的担忧」聚焦到我们想专注的事情上。

而每一次成功在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做成事情的经验,会帮助我们找到和这些「难过的低落」或者「紧张的不安」共处的方式。

3. 觉察自己

当脑海里冒出类似「我真是糟糕透了」「这件事多半不会有好结果的」「万一那样、这样怎么办」「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多可怕」等想法时,也许情绪会纷纷涌现而无法随意控制,但我们可以首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

(1)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2)我是不是在夸大问题?

(3)我在无端担忧吗?

(4)我是不是在过分苛责自己?

然后,观察一下想法背后的信念:

(1)我是不是会觉得「一个细节不够完美,就等同于一切都是糟糕的」?

(2)我是不是觉得「事情一定要如期望进行,否则就是无法接受的」?

觉察到情绪来源于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后,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1)我感到抑郁或焦虑,是因为我的认知里有一些不太合理的信念。

(2)虽然它们总是自动跑出来,但是我知道,现实情况不是我想的那样。

这能够帮我们承受和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带着走。

4. 认同自己和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偶尔的抑郁和适当的焦虑,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有抑郁和焦虑的自己,而不再是自己和自己作斗争;可以接纳这些坏的感觉,它们总会存在着,并不会、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消失。实际上,抑郁和焦虑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抑郁让我们避免作出仓促的决定,让我们不去做冒失而危险的事;焦虑则让我们保持客观,而不是「不现实地乐天」。有坏的感觉,好于「没有感觉」——后者是空虚和麻木,前者意味着我们也还有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愉悦、平静、活力、充实等好的感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