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收起棍棒后,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循循善诱呢?梅竹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孩子出状况时,家长应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克制住自己的怒火,问问自己:面前这个不可理喻的熊孩子,是不是很像当初的自己?如果自己还是个孩子,会想被如何对待?比如,孩子在学校里闯祸了,家长不能仅听老师的一面之词,要和孩子好好沟通,问清楚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清楚真相。如果真的是孩子做错了,你可以象征性地惩罚:让孩子面壁思过、取消之前计划好的出游等,具有仪式感的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梅竹副主任医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孩子不能当着学校老师或者亲戚朋友的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不肯听取家长的劝告,固执己见怎么办呢?梅竹副主任医师建议,在不触及法律、不突破道德底线、不威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试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需要告诉孩子做这件事的后果,并且要自己承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家长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总结归纳。”

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

很多父母们的普遍感受是,有时候面对“糟心”的孩子,简直要分分钟爆掉,特别是劳累了一天之后,各种“熊孩子”行为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怒不可遏,于是一大波“负能量”就宣泄到孩子身上。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认为,父母一定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家长当情绪烦躁时,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现在心情很不好,能不能先离我远点一点,让妈妈一个人静一静’,等调节好自己情绪再和孩子沟通。还有些父母容易对孩子发火的原因是,习惯性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孩子,没意识到孩子和成年人的认知层次不同。很多家长的口头禅是‘孩子懂个啥’,这其实就完全没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对待。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但同时他们在很多事上仍然处于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家长就需要能够真正的平等对待孩子。”

此外,沈奕斐认为家长不能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放,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予以表扬,“关注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假装看不到孩子的这些缺点,但只要他有小优点,就要让他清楚知道。找到孩子任何一点优势,并表扬他,让它在孩子这里变成可复制的行为,不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量。”

父母打击孩子的心理_心理父母打问题孩子会怎么样_孩子打父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