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并化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这是《家庭九步教育》系列的第32篇文章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界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共有两次典型逆反期。通常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称为“第二逆反期”,主要年龄在11~17岁。第一逆反期的年龄阶段主要在2~4岁。
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在于: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两个逆反期都是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逆反期的孩子具有“长大感”,第二逆反期的孩子具有“成人感”。反抗的主要对象都是父母,其次是其他抚养者或老师。
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逆反期所要求的独立自主是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对父母控制,反对父母过于保护和包办代替。第二逆反期所要求的独立自主是人格独立,精神和行为自主,要求社会地位平等,反抗父母或集体的过度控制。
这种内在心理需求和对环境的要求是人在成长中所需要和必经的。但也由于发展现状的矛盾性给孩子带来许多不适应和困惑,乃至身心危机感。
逆反期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逆反期能否较为顺利健康地度过,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第二逆反期的青少年,这一时期他们对外在环境的作用非常敏感。他们能不能顺利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观。
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心理发展的意义以及逆反期的心理特点;正视孩子心理上的“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帮助孩子处理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情绪波动与负性情绪。千万不能将孩子的逆反心理简单看作“不听话”去管教,从而进一步加重孩子的逆反。
事实上,那些严重的、超出正常逆反的青少年,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父母对逆反心理的错误应对,才让孩子的心理发展与父母的预期背道而驰的。
有些中学生会向往酷酷的社会青年,这无可厚非,只是说明他们想脱离死板的管教规则。但如果孩子真的有反社会行为,这只能说明父母应对逆反心理的方式不对。
典型性逆反心理
心理学把典型性逆反心理归纳为如下三种:
1、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个体过度地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对任何刺激,包括能给个体带来巨大满足的刺激,机体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限度,对个体就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个体就会采取措施来逃避刺激。比如,每天山珍海味也一定会使人倒胃口;父母所讲的重复的道理、喋喋不休的唠叨就会使孩子不胜其烦;夫妻之间如果有一方爱唠叨和说重复的道理,另一方也会厌烦和逆反。
所以,不管是父母对孩子,还是夫妻之间,化解这种逆反心理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说重复的、他人已经听厌烦的大道理。不过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爱、体贴、认同、赞赏的话可以多说一些。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意义。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对抗反应。比如,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不留面子的批评或否定孩子,那么,孩子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所以,要想有效地说服他人,就必须给他人留面子,维护他们的价值和尊严。
那么,父母化解孩子这种逆反最主要的是,从语言和行为上尊重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不要常否定孩子。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否定、指责、抱怨、嘲讽,甚至打骂等不尊重行为越多,孩子越逆反。
和孩子下棋,是拉近距离非常好的方法。双方平起平坐,势均力敌,靠实力说话,孩子还能名正言顺地展示自己的价值。
3、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换句话讲,就是被禁食的果子特别甜,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探究未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而对事情简单地禁止,那么,该事物就会对人产生特别的吸引力。
一个很典型的禁果逆反场景就是父母对青少年的不恰当的性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性被当做禁忌。在传统家庭中,父母也羞于给孩子谈性、恋爱与婚姻。导致处于生理飞快发展的青少年对性会产生更大的好奇,想冲破禁忌,并且谈了恋爱也不敢对父母讲。由于他们没有性知识,很可能会怀了孕,出了事以后,父母才知道。
正常的性教育应该是父母大方地,以普及和轻松的态度向孩子讲述相关知识。并且让孩子不要害怕,有什么想法都要与父母交流(后面会有专门写如何处理早恋和性教育的文章)。
青少年都可能会有一些懵懂的爱情。父母是选择视而不见、打压阻止,还是友好指点,其结果会大不相同。
孩子有叛逆期,中年人有更年期,这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我们面对这些时期不能消极、无奈、任其发展,或错误应对,或以暴治躁,而是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和化解,让当事人尽快走出来。
有些父母认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因为年龄阶段引起的,过了那个年龄阶段自然就好了。可以说,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因为人有自愈和自我调解能力,某些表面的小问题经过自我成长、自我调解、走向成熟后就好了。
但是,更多的逆反心理与其他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合理的解决,会遗留和携带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携带到婚姻和工作中。并且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处境中用不同的变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
其实,父母如果从以上概述中真正理解了逆反心理的特点,就非常容易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我儿子不管是在第一逆反期还是在第二逆反期,都没有与我对立和反抗过。因为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我在他不知不觉中就把他自身无法回避的那些逆反心理和矛盾心理轻松地给化解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