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疏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医科大学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提出,所谓心理疏导疗法,简单地说,就是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治疗方法。
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形象地比喻为一棵树,它分为根、干、枝叶三个部分。树的枝叶就是患者平时感觉和表现的众多症状;树的主干就是个“怕”字;树的根部则代表患者的个性缺陷。
那么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心理障碍这棵树是怎么长成的呢?心理疏导疗法分析了它的成长过程。一粒种子在土壤中经过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而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进而萌芽生根,成长发育。在人的心理成长中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土壤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适当的教育培养下,或许还有父母遗传基因的作用下,使得有些人的个性过于忠厚老实,严谨拘泥,认真刻板,胆小怕事,属于过强型或过弱型。这种人往往虚荣心和自尊心过强,自信心却过差,伦理道德观念过强,对己、对人要求过高,而自身依赖性又过强。这种显而易见的弱点,使得他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或刺激面前,束手无策,不堪一击,从而发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的“怕”字,进而表现出五花八门的症状。
那么面对这样一棵树,我们该怎么办呢?在心理疏导疗法中,认为比较现实可取的办法应该是:首先把“树干”和“树根”分离开来,即砍掉“树干”、去掉“怕”字,使众多的枝叶枯死,各种症状消失,然后再进一步挖根,改造个性。
心理疏导疗法克服“怕”字三部曲。“怕”既然是心理障碍树的主干,那么只要克服了“怕”字,心理障碍的症状就基本消除了。
第一步,分清是非真假。即认识清楚哪些是对的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哪些是错的,对的、真的,坚决去做,非的、假的,坚决地丢。如果真正能按照两个“坚决”去做,并坚持下去,不但能够克服“怕”字,而且在克服“怕”字的同时也改造了个性,改造了犹豫不决、不放心等不良个性,逐步培养了果断、轻松等优良个性。
第二步,少想多做。即少想病态的东西,多做正常的事情。很多患者往往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结果整日陷在幻想的海洋中,严重妨碍了正常的行动。
第三步,想到就做。当想到正常的事情时,就立即去做,不要有过多地想象或假设——过多的想象只能使自己退缩、逃避;当出现病态思维时,立刻转移思路或中断病态想象,不要使自己无限制地去想,而要多去做“正常”的事情。
心理疏导疗法提出了改造不良个性的“六大法宝”。克服了“怕”字,仅仅是消除了表面的症状,而“树根”一一个性缺陷还在,如果不将它连根拔起,假以时日,它又可能成长为一棵“大树”。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来形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要想改造不良个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个性虽然难以改变,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依然是可以改变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